文:逗号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番成就,学习成绩优异。
但为什么有些孩子成绩斐然,有些孩子却排名垫底呢?难道真的是因为智商吗?
其实,影响孩子成绩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就养成的各种习惯。
而班级里前十名的孩子,都有以下这几种学习习惯,请家长督促孩子养成。
1、高效管理时间的习惯
不少孩子存在做事磨蹭,学习拖拉的坏习惯。
早上起床赖床半小时就是不起,明明作业可以一个小时内完成,偏偏花了两个多小时……
这些表现,都是因为孩子缺乏时间观念。
通常来说,孩子的时间观念是比较模糊的,他们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因此,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高效管理时间的习惯,合理科学分配时间。
教孩子认识时钟、感受时间;
让孩子做时间预算、安排时间,给孩子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制定相应的计划表,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让孩子做相应的事情。
总之,要想让孩子拥有时间观念,家长就要从日常生活做起,逐渐培养孩子这种好习惯。
2、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们会第一时间去问家长。
对大多数家长来说,面对孩子的提问,他们一般都会立刻作出回答。
但是,如果家长什么都告诉孩子,直接告诉答案,那么孩子就不会积极主动思考。
所以,家长要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这样孩子才会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以下是培养孩子积极主动思考的一些方法,家长可以借鉴:
当孩子求助时,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认真思考一下,鼓励孩子自己找答案;
家长可以向孩子提问,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情境;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引导孩子学会思考的基础。
引导孩子积极主动思考是十分有必要的,会主动思考的孩子会更加聪明。
3、课前提前预习的习惯
学霸普遍都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
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通过预习课文知识点,大致掌握课文的重难点和疑点,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那么,家长要如何引导孩子做好课前预习?
引领孩子预习的方向,让孩子设计一个可操作性强的预习提纲;
把握预习的时间,每次预习的时间可以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
预习时,要准备好笔记本和参考书。
家长还要记住一点,预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将预习形成一种优秀的习惯。
4、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了解过。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记忆是伴随着遗忘的,而且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其次记忆需要多次刺激也就是需要多次复习的。
所以,要想学习过的知识真正做到不遗忘,那么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
在遗忘之前多次复习,才能把学过的知识牢牢刻在脑海中。
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
通过整理错题,掌握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有针对性去解决;
重新做一遍课文背后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古语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做好课后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5、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认真地、独立地、按时地完成作业。
通过做作业,可以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做作业,可以锻炼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家长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时,要注意几点:
先让孩子做好作业并且检查完毕,家长才去辅导;
发现孩子做错了,先不帮着他改正错误,而是引导孩子反思、修改;
发现孩子做作业走神了,不要急着斥责孩子,稍微鼓励孩子。
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习,让孩子从小就重视作业是十分重要的。
6、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常听家长们感慨:“我家的孩子热衷于玩手机、看电视,上网打游戏比成年人还厉害,但就是不爱看课外书。
孩子不爱阅读,其影响是蛮大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如果不想让孩子在阅读上吃亏,家长要尽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科学地选择适合孩子读的书籍;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经常陪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交流读书心得;
阅读的目的应该是愉悦身心,不能以记住知识点和背诵为阅读目的。
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重视阅读,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阅读。
7、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
利用好错题本,会比刷题还管用。
在错题本上,能够很快就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巩固,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有效利用错题本,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
因此,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养成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
让孩子把平时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认真抄写下来;
每一道错题,都要写上正确的答案和解题步骤,分析做错的原因;
整理错题的时候,一定要将解题思路理顺,直到真正弄懂了为止。
最后,整理错题本,一定要经常翻看,进一步回顾和温习。
8、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做事有计划对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反映了这个人的做事态度,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有计划同样重要。
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制定学习计划的原因,让孩子明白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
家长应指导孩子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教孩子学会制定计划的方法;
家长要监督孩子执行学习计划,并且设置相应的奖惩措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学习计划,就容易取得好的结果。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习惯成效最大。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