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孩子3岁,每天吃饭,他奶奶都要气喘嘘嘘地追在后头跑,吃一口,跑一圈。甚至还会影响到一家人的生活——全家人都跟着着急上火!
也有些宝宝,他们会有口味上的偏好,比如爱吃肉,不爱吃素。
然而,我们更经常看到的,却是父母花尽心思,孩子仍然不能好好吃饭。然而后来,孩子们对食物的欲望和求生本能似乎就一点点地消失了。
比不过别人家孩子,就像自己做父母的能力也被否认了一样。
这些父母通过“让”这一动作,把原本自然而然的事,变成了人为的。
一位妈妈,她一直觉得丈夫不高,很担心自己儿子以后也长不高。它不仅会破坏孩子的胃口,还可能破坏孩子的人格发展。
譬如,我见过亲戚家5岁孩子吃饭的有趣场面,这孩子体质不好易生病,为此,孩子吃饭的时候,他们都会盯着,孩子也就习惯了,没有父母催促、提醒,他就会停下吃饭,有了关注和鼓励他再吃,长大后,就可能会过度依赖他人,但缺乏为自己负责的能力。
这些都是和吃饭无关的奖励,这样奖励用多了会导致什么后果?孩子的关注点就从“吃饭”,转移到了“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上头。如果有奖励,就吃;没有奖励,或者奖赏不满意,就不吃。
我一直相信,孩子吃饭是天生的,不好好吃饭,都是培养出来的。在儿子1岁的时候,我曾专门教他用杯子喝牛奶,而不是用奶瓶。
所以,当孩子不愿意吃饭的时候,先不要感觉到愤怒或者担忧,
如果是大孩子,也许他身体不适,便秘,饭前喝了水或奶,
我说:“你可以选择现在吃面,也可以选择晚上吃米饭。”后来,他自己拿起碗,乖乖地盛了一小碗面,说:我少吃点试试。
如果一个孩子,刚接触和理解食物时吸收了太多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