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暑期找兼职务必清醒一点!

熊猫反诈   2023-07-10 11:44:14   阅读次数: 70

同学有LV、香奈儿、GUCCI……,我也想要怎么办?

switch、单反相机、限量版手办,都想买怎么办?

手拿 iPhone,脚穿AJ走在校园内

回头率很高对不对?

但这一切

父母不给钱买怎么办?
有不少大学生会在暑期想办法兼职赚钱
用以购买自己心仪的产品
正因如此
不法分子利用他们求财心切的想法
诱导他们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真实案例

01 我竟成为诈骗帮凶


省内某高校大一学在刷视频时看见一条兼职广告信息,内容是招人做客服打电,工资日结。随后,关某添加了对方QQ号,对方是“天猫”“淘宝”的“理赔客服”,平时用手机和 QQ号来拨打“理赔”电话,但因电话打多了被举报封停, 所以通过网络招聘兼职帮打“理赔”电话,每小时付 130 元的报酬。
面对高额薪酬,关某没有犹豫,立即答应了对方。随后,对方要求关某购买了一根音频线,将其分别插入两部手机,还要求关某在手机上下载了某远程控制APP,用于远程操控关某的两部手机拨打电话。

       就这样,对方共使用关某手机十个小时左右,关某也因此获得1000多元报酬,直到公安机关上门将其抓获时,关某才如梦方醒。这种所谓“兼职”,实则是骗子以高额薪酬为诱饵,让兼职者准备两个手机,其中一个手机与骗子语音通话,另一个手机拨打受害人的手机号,通过免提或手机对录线,伪装成国内手机号码与目标用户对话,进而实施后续诈骗。


02 “专业客服”

今年5月,省内一高校学生马某在某公众号上看到一条“兼职广告”,点进去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了某“兼职”微信群。
马某在群内了解到,兼职”主要是向“指定用户”拨打电话,推送各类广告信息。随后,他添加了群主微信,群主给他的任务是拨打电话冒充淘宝、天猫客服, 并分批次给他发送电话号码, 提供话术教他怎样应对。

看到这里,马某犹豫了,但高额的报酬让他决定铤而走险。经过几天熟悉话术后,马某开始了他的“赚钱”之路,前前后后共获利大约一千元左右,甚至还邀请他的好友杨某加入“赚钱”。“工作”五天后,马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据马某陈述: 对方发过来的电话号码基本是女性,通过冒充客服询问对方是否收到赠品,如果说没有收到,那就告知对方添加某微信号进行补发。如果说有收到赠品, 就告诉她可以添加微信号进行返现。如果对方不相信, 就挂断电话。

这种“兼职”,其实是在为境外诈骗团伙做信息推广“引流”,由于薪酬高,成本低,让人不惜以身犯险,最终沦为黑产“工具人”。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阳光守护家长端

家长端

阳光守护公众号

公众号

标签:警民互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