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屋子的时候翻到了小朋友二年级时写的小日记。
《虫子本》日记
我还记得那只尺蠖,它最后没跑多远就被小朋友逮住,关在一个餐盒里玩了好几天。它在白菜叶上一拱一拱爬来爬去的样子,的确挺有意思的。那时候,小朋友给自己的日记本命名为《虫子本》,别的什么也不写,光写自己喜欢的虫。没错,她是个虫子迷,觉得自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喜欢虫子的女孩之一。
生活在城市里,独生子女,没有固定的小伙伴,她是钢筋水泥丛林里无数个孤独的小孩之一,所以我会放任甚至鼓励她对虫子的喜好,让虫子成为她的玩具兼玩伴。透过这些微小的生灵,我也和孩子一起感知了世界的有趣与辽阔。
看蚂蚁是玩虫的基础款。蚂蚁搬家没什么特别的,不过近距离观察蚂蚁和蚜虫的共生关系就很有意思了。
《虫子本》日记
我开始还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查了一下才知道,蚜虫会分泌含有糖分的汁液,是蚂蚁爱吃的食物,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把蚜虫当牛羊一样放牧。
孩子爱观察更爱上手,我一般也不拦着,她自己会知道乱伸手是要付出代价的。
《虫子本》日记
事后,“那个人”的手臭了三天。椿象的身体后面有一个臭腺开口,遇到敌人时就放出臭气,所以它也叫“放屁虫”、“臭大姐”。椿象的屁臭且恒久,肥皂、洗手液、酒精和香水都没办法消除小朋友手指上那绕梁三日的余味。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抓椿象,最多是小心些、再小心些,尽量减少椿象对她的敌意,就不会放臭屁了。
虽然臭大姐不能随便摸,有一些虫子却是必须上手玩的。在小区附近的树林里,小朋友不止一次抓到过叩头虫。它们黑乎乎的,长得挺不起眼,却是孩子的最爱,因为能玩。
《虫子本》日记
叩头其实是一种逃离危险的本能反应,叩头虫“叩头”撞击地面,使身体弹跳起来并像“前滚翻”似的向前翻去,落下时脚正好朝下,就可以快速溜之大吉了。当然,它肯定逃不出小朋友的牢笼。
小区门外有一排臭椿树,虽然臭椿花粉是小朋友的过敏原,但每年夏秋之交,她都经常活跃在臭椿树下,因为,那里能抓到会装死的鸟粪象鼻虫。
《虫子本》日记
夏末的傍晚,我们一起在路灯下抓鸟粪象鼻虫。我一直不能理解,平时经常不长眼的她在面对虫子时为啥能做到眼疾手快。她一出手就一个准,甚至还抓到了一对正在抱对的鸟粪象鼻虫。小朋友玩虫纯图个乐子,有兴趣就自己查一查相关资料。她应该是懒得当法布尔的,不过多少在知识方面也能有所收获。
那天我和同学聊天,孩子都在上小学,同学的孩子小一些,会比较好奇自己从哪里来,爸爸妈妈怎么才能生出孩子这些问题。忽然想到,我家小朋友似乎对这事从来都没有过兴趣。我十分怀疑,她已经通过玩虫搞清楚了生命延续的大秘密。
《虫子本》日记
小区里长着一种会流白色浆汁的藤蔓植物——萝藦。小朋友很喜欢在藤蔓中寻找一种闪着蓝绿色珠光的甲虫——萝藦叶甲。她会把这种亮闪闪的小虫当成宠物养很久,甚至在写作业的时候放在笔杆上,边写边玩。有一次,她抓了十只回来,养在了一起,这些被囚禁的小虫依然延续着生命固有的节律。
《虫子本》日记
如今小朋友已经六年级,《虫子本》也早就写满了。虫子们让她的生活变得更有趣,也让她更愿意表达。除了不会怵头写作文之外,虫子也成了她嘚瑟的资本、交友的途经。在小区里,她会带领一群小男孩在女孩子们嫌弃的目光中掏蚂蚁洞、刨蚯蚓。当别的女孩子看到形似鸟粪的象鼻虫吓得哇哇叫时,她可以轻描淡写地拿起“鸟粪”,告诉小妹妹,“这其实不是鸟屎,只是一只会装死的虫子”,然后迎接他们新奇且崇拜的目光。之后,伙伴们在野外发现不太认识的虫子,都会发图片来和她一起研究。于是,小朋友玩虫的乐趣发展成找同好,或者把小伙伴发展成同好。
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今年夏天起,小朋友决定用一种更厉害的方式把自己玩虫的乐趣表达出来。她开了一个视频号,叫“用作文记录生活”,主要是说说自己生活里看到的景、遇到的人和事,当然还有玩过的虫。在这个名叫“玩虫记”的小栏目里,小朋友玩过的瓢虫、蚕、叩头虫、蓝金花虫、鸟粪象鼻虫纷纷亮相、各自精彩。我觉得虫不仅是小朋友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她打开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们去郊区的山里玩,那是一个更广阔的虫的世界,她的游记就全围绕着虫展开。
《虫子本》日记
这种豆娘叫白痣珈蟌,是豆娘里最大的一种。小朋友抓了好几只,最后都放了,觉得它们还是应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傍晚的水边我们看到了蜉蝣,蜉蝣朝生暮死,让人感慨生命消亡前的短暂美丽,不过孩子却不会想那么多。
《虫子本》日记
《虫子本》日记
之后,每到一个地方玩,她就把“玩虫”大业开展到哪里,再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来。比如古北水镇那只非常吵人的蝉,还有被她薅光毛的广翅蜡蝉幼虫。在承德,她循着声音找到一只会滋滋叫的小虫,再让它和棒槌山合张影,小布达拉宫的椿象比之前见过的都大,花纹也更漂亮。普宁寺屋檐上巨大的网中间,她看到一只大蜘蛛正在捕食。在避暑山庄,她和小伙伴一起抓田螺,偷偷带回了家,至今还养在一个大水盆里。
《虫子本》日记
其实我家小朋友一直比同龄人幼稚,喜欢花鸟鱼虫、猫猫狗狗,但是不懂人事。我一度会想,这孩子该不会和低等动物玩久了,脑回路也绕不过去。后来也想开了,童年不就该是招猫逗虫,玩来闹去。
一天傍晚,小朋友对着几只蜗牛拍了好久,说是喜欢太阳从叶片间隙透过来的光。她自己剪了一个小视频,还配了一段词。我觉得有点小小的矫情,但大概道出了她的心声。
我是一只蜗牛
在一抹从叶间渗透的阳光中慢慢走
我不知去往何方
但路上的每一簇阳光
头顶的每一片绿叶
脚踩的每一块土地
甚至爬行的每一条印记
对我来说
都是风景 都是美好
所以我走得很慢很慢
不是我懒惰
而是我不错过路上的每一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