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小伙苏正民的毕业论文,
洋洋洒洒6000多字,
一度刷屏了全网。
他是今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从放羊娃到高材生,
他的故事值得所有人听一听。
苏正民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深山里,
生下来营养不良,只能靠野菜充饥。
当时每家每户养活一个孩子尚且困难,
更别说送去读书求学。
而父亲却与全村人背道而驰,
将他送进学校。
说是学校,
其实就是黄土垒起来的几间泥瓦房而已,
常常是屋外下大雨,教室下小雨,
光是上学就要走3个小时的山路。
为了支撑他上学,
母亲白天扫大街,
晚上兼职种地,
父亲白天在砖厂烧砖,
晚上去打零工。
苏正民小学毕业后,
好不容易考上了凉山州数一数二的中学,
却因为煤烟味的破旧衣裳和矮小的身高,
成了被嘲讽的对象。
与此同时,家里的顶梁柱垮了,
父亲积劳成疾,
患上多种疾病,
欠下无数外债。
为帮助家里走出难关,
苏正民只好辍学务农,
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直到帮助了几万名凉山贫寒学生重返校园的张妈妈出现,
他才又一次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他如愿参加高考,
一举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走出了大山。
十余载求学路,
一路崎岖不平,
他却成了深山里的一束光,
照亮了整座深山。
他走上百生讲坛舞台,
发起凉山儿童助学计划,
资助了65名凉山贫寒学子。
疫情来临之际,
他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者,
为249户武汉居民提供生活需求等服务。
家乡血站面临严重缺血,
他第一时间冲往现场,
累计献血32次。
家乡发生森林大火,
他立即加入志愿工作,
不眠不休连续工作了90个小时。
看到这,我五味杂陈。
你说寒门难出贵子?
不,不是的。
不是每个人都输在起跑线上,
有人生来就是自己的起跑线;
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踩在父辈的肩膀看世界,
有的人,他自己踮踮脚就可以抓住浩瀚星河。
虽脚下泥泞,
可内心坚强有韧力,
这,才是真正的寒门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