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学习法——8个小技巧提升孩子学习能力
1.提升孩子的才能,关键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学育”上。
“学育”的本质是因材施教。
教育的主体是老师或家长,而因材施教的主体是孩子本身。
我们在教导自己的孩子时,往往容易犯的错误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好的一股脑希望孩子照做,这个过程的错误在于我们在强迫孩子围绕我们的思想行走。
却忽略了适不适合孩子,孩子愿不愿意围绕着你的想法行走;
忽略了孩子自己才是主体。
因材施教——根据孩子自身的个性与喜好,调整教导方法,帮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谨防“刻板印象威胁”
“刻板印象”指的是大众以社会中的种族、性别、年龄等属性,对某个人或事物进行的一种笼统且固定的评价。
简单来说就是:切忌贴标签。
你的孩子更喜欢语文,你就给他贴了个标签:这个孩子喜欢语文,数学肯定不行。
你的孩子活泼好动,你就给他贴了个标签:这孩子坐不住,学习肯定没耐心。
……
这些都是在给孩子贴标签。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 授克劳德·M.斯蒂尔(Claude M.Steele),对“刻板印象威胁”(stereotype threat)现象方面做了进一步研究。
研究发现:人很容易受到来自负面刻板印象的消ji影响。
“如果你单方面地强加给孩子某个标签,孩子很可能会因为过分在意这个标签,在表现和思维 方式上受到不利影响。”
3.培养孩子不怕犯错的能力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也讲到过,让孩子从错误中寻找学习机会。
“犯错误是学习中必要的、有 效的经验积累。”
孩子出错时的沟通技巧
●告诉他们,犯错误恰好是蕞好的学习机会。
●不要带着负面刻板印象去评价。
●不表露出自己的负面主观性 感受,而是客观地指出孩子在哪里出错了。
●考虑题目是否适合孩子的学习进度。
●让孩子再次挑战时,先给孩子提一些合理的建议。
●称赞孩子为此挑战付出的努力。
4.让孩子做自己学习的掌舵手
对于学习,孩子才是主体。
一味的催促,只会适得其反。
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催促意味着被 迫,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
谁都不喜欢被强迫,孩子也不例外。
所以,针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先倾听,再引导,重 点是要让孩子有发言权和适当的自主 权。
当孩子对待学习,从“给你学”转变为“给我学”时,大人就需要适当的退出孩子的学习进程中。只需做个照亮前程,安静等待的灯塔即可。
5.让孩子尝试运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
“有 效学习自己所需内容的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这也是未来蕞核心的技能之一。
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尝试改变方式,并勇于反复试错,灵活而柔性地解决问题。”
6.“目标设定”和“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的目的在于时刻了解自己的的学习状况,检验学习方法的有 效性。
“目标设定”的目的在于: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积ji性。
“简单”(SIM-ple)目标设定法三个主要内容:
●具体(specific):设定的目标要清晰而具体;
●重要(important):基于当前的现实情况,制订蕞重要的目标;
●可衡量(measurable):设定一个可以量化评估的目标。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和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往往容易空泛,而且太过遥远。
“简单”目标设定法的意义在于:将大目标拆解细化为一个个简单具体实操的小目标,让孩子脚踏实地的体会向梦想迈进的喜悦,而不是“望梦兴叹”。
7.不要忘记自己的榜样作用
这一条是针对父母的。
你自己在不停的刷手机,却期望孩子不要看手机。
那孩子可能会很明确的告诉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孩子不能自我培育,要在社会的多样性中成才
人是群体性动物,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群体去生活。
而学校也是一个浓缩的小社群。
所以,要教会孩子,舒缓坚定的应对人际关系,并且学习他们的优点。
当一个孩子能游刃有余的与同学交往,获得归属感,那会给他的学习提供不少助力。
“与那些跟自己不同环境的同龄人接触,也可以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学习不同的思维 方式,从而一起获得重要的学习经验。如果能有 机会让孩子学习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不同国籍、种族和文化的人相聚在一起,请一定鼓励他们积ji地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