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习规律,提升孩子学习效果——基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视角】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06-24 00:00:00   阅读次数: 11

学习,是中小学生最主要的人生任务之一,也是当前焦虑的家长最关心的领域。但是,却很少有人关心学习行为的科学性,不去思考如何科学地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反倒是不遗余力地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增加孩子的作业数量、聚焦孩子的学习差错,以反学习的方式去让孩子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南辕北辙。本文将站在脑科学和心理学视角,与家长朋友谈谈什么是学习,家长如何助推孩子的学习,相信也会对教师有所启发。
  一、心理学眼中的学习是怎样的
  1.学习的表现是改变
  什么是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指一个人认知和行为上发生的越来越适应环境的改变。也就是说,你觉得孩子在经过学习和教育之后,是不是更加适应他所生存的任务环境、人际环境和自我环境了;是不是更喜欢上学和做作业了,他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了,他与老师、同学、家长的互动越来越顺畅了,他的心情和行为越来越积极向上了,遇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越来越有办法去应对了。如果不是,那就说明学习的方向是错的,真正的学习并没有发生。
  所以,孩子学习得好还是不好,家长真不应该只看考试成绩。理论上来说,孩子的自然成长、反复的刻意练习、不断的错误修正、时间的不断堆积,确实可以让孩子记的单词越来越多、错题越来越少、计算越来越快,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的学习力增强了,一旦脱离这样的压力状态和生存环境,孩子就失去了在新环境中自我学习成长的能力,就没有达成学习和教育的真正效果。
  孩子不会一直待在学校里,不会一直生活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指导之下,孩子终究要走出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劳动者。所有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只不过是适应未来社会的排练和预演。所以,家长要站在孩子毕生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去考量,希望学习确实能够为孩子带来更加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变化。学习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最大的成本就是机会成本,就是孩子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如果这个学习、这个作业的时间所获得的身心成长不如在同样的时间去完成其他任务时获得的成长和进步大,这种学习和作业就是低效、无效甚至是浪费生命的。
  2.学习的本质是连接
  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860亿个神经细胞,在这一点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差别在于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神经突触连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这860亿个神经细胞在孩子一出生时就在那里了,但是彼此之间的连接很少,关键是后天的环境给他提供了怎样的刺激,让他的神经细胞之间建立了怎样的连接方式。理论上,每个神经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之间有5000—20000种连接方式,这种连接的丰富性、牢固性、通畅性就决定了人的智慧和能力。
  而知识体系的建构也遵循着大脑建构的规律,就是要把新学习的知识不断与已有知识建立连接,不断在综合运用中加以巩固。碎片化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这也是为什么刷手机刷不出来伟大学者的原因。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连接,就是激活大脑的神经细胞,让它们之间重新建立起更丰富和牢固的连接,把新的经验与已有的认知结构连接起来。所以,学习不是学到新知识,而是不断在新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连接通道,丰富、固化检索和提取方式,拓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重视早期教育。从孩子出生到3岁的时候,孩子大脑神经突触连接的致密程度就达到了成人的60%,4岁达到70%,5岁达到80%,6岁就达到90%了。所以,我们要重视孩子6岁前的教育。但这种教育不是做算术题、背单词,而是奔跑、跳跃、翻滚、做游戏。因为增加丰富的触觉、动觉、平衡觉刺激可以增加大脑顶叶的神经突触连接,对其初中时期的数学、物理能力提高有奠基作用。有研究表明,孩子4岁时的手指灵活性与其14岁时的数学、物理成绩有正相关。同样,双人游戏和多人游戏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孩子可以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而这恰恰是孩子社会化的基础。
  详见原文:掌握学习规律,提升孩子学习效果——基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视角-中国教育新闻网
  (贺岭峰 作者系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民教育》2022年第10期,原题为《如何帮助孩子科学提升学习效果》#教育##教育微头条##学习方法##学习效率#

【掌握学习规律,提升孩子学习效果——基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视角】


阳光守护家长端

家长端

阳光守护公众号

公众号

标签:学习技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