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我带女儿去公园,约定好了6点回家,但到了时间女儿开始耍赖,怎么都不走。
当时真的想来一场“河东狮吼”。
但临近爆发我突然想到了ABCDE法则:
自问(Ask)
问问自己“现在感觉如何?下一步想什么?看法能否改变?”
呼吸(Breath)
从腹部开始呼吸,感知自己的身体。
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用积极、现实的想法代替下一步愤怒的想法。
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想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是否抱有合理的期待?他真正需要什么?
同理心(Empathize)
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
即先试着感应自己当下的情绪,然后深呼吸,找回自己的理智,思考对策。
再联想孩子的情况,换位思考:现在有很多小朋友陪她玩,回家就孤零零一个,不愿走并非不能理解。
随后我意识到,晚点回家并不是什么紧急情况,出来玩本就是为了开心。
于是我告诉女儿,虽然我们到了时间,但是她玩得正高兴,我们可以5分钟之后再走。
女儿听后愉快地接受了建议,只是5分钟的差别,就避免了一场亲子矛盾。
ABCDE法则在怒火攻心的时候,让我退后了一步,更清晰地看待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