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很好动,坐不住。老师特地找到孩子妈妈,让她回去好好“管教”孩子。
放学后,妈妈跟孩子说,“知道今天老师跟我说什么了吗?她说你比昨天多安静了3分钟。”
第二天,妈妈跟孩子说,“老师说,你比昨天又多安静了5分钟。”
一段时间后,孩子真的做到了专心听课。这就是积极暗示的魔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每个孩子,都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的。
有一种问题,叫做父母觉得你有问题。
有一种自信,叫做父母觉得你能行。
永远不要小看“暗示”的强大力量。
父母随口而出的语言,或许就是孩子未来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