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一名中学生为了买手办,花了很多时间和零花钱,但过了一阵子,他发现自己的集齐的28个手办少了10多个。
父母若无其事地回答:你都那么大了,还玩什么玩具?孩子很想告诉父母,这不仅仅是玩具,而是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集齐的,是自己的愿望。
可父母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他选择闭嘴。但心有不甘的他,决定报复——把父亲珍藏已久的茅台倒了。
他当然知道茅台的价格比他的手办贵很多,但他就是想让父母感同身受——同样是珍藏的东西,被人一手毁了是什么感觉?
“我要的不是我的手办,而是你们对我的尊重”。
网友纷纷评论:“这孩子也是个狠人!”
“我以前也有经历过这样的,考试没考好,老妈一手就把我拼了很久的乐高毁了,我感觉自己都要抑郁了。”
家长总以为但凡孩子成绩下降,那都是因为不务正业,而那些喜欢的东西就是孩子不务正业的来源,只有毁了那些东西——杂志、乐高、风筝……就可以让孩子“浪子回头”。
可实际上呢?孩子除了感到自己的自尊被父母随意践踏,其它什么都没感受到。
一朋友分享她的带娃经验:
我特别喜欢家里干净整洁,可是孩子总能在一秒钟就把家弄得乱七八糟,我经常受不了就会动手整理她的东西。顺手就会把她的画(在我看来是鬼画糊,在孩子看来是作品)、贴纸(四个角都破了)、玩具等收拾或者直接扔进垃圾桶。
这些在我看来就是垃圾,可孩子却觉得“这些都是我的东西,你凭什么扔我的东西。”
在一次孩子动了我的护肤品时,我急得跳脚,突然反应过来,对啊,我不喜欢别人动我的东西,孩子是不是也不喜欢别人动他的东西呢?
我之所以敢乱动她的东西,是觉得“这个家,我说了算,孩子只是附属品,没有说话权利。”而孩子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个家是妈妈的,不是我的,我一点都不自由。
于是我给孩子约法三章:在我整理房间之前,我会先让孩子先整理自己的东西,把要的都收起来,归整好,然后我再来收拾房间。
再后来,我给孩子买了个帐篷,那个帐篷我轻易不进去,我告诉孩子:帐篷是她的私有空间,妈妈不会过去整理你的空间,你自己负责整理。
当父母足够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学会尊重他人。